道教的起源是什么?
道教创始人是张道陵。一般学术界认为,道教的第一部经典是《太平经》,完成于东汉,因此将东汉时期视作道教的初创时期。道教正式有道教实体活动是在东汉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现,而《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想尔注》三书是道教信仰和理论形成的标志。
道教是在中国古代宗教按其自身内在的逻辑,经过长期的历史发散念陪展而形成的,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华夏先祖崇拜自然、崇拜鬼神,盛行沟通人神意愿的占卜等多种方术,这种原始宗教逐渐演变成殷周时期的对天或上帝崇拜和祖先崇拜。
道教的教义教规是什么?
1、尊道贵德,“道”是道教信仰的核心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把《道德经》奉为经典,尊道贵德。认为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本源,宇宙、阴阳和万象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德即“得”,道体现在人和万物中即是德。人高烂和万物都是由道生由德育,所以应尊道贵德。
2、仙道贵生,长生成仙是道教修行的目标
道教认为道可以修得,得道就可成仙。道教把生命看得极为重要,修道就是要长生不死,主张通过修炼来延长生命的长度,提高生命存在的质量,以达到生命的永恒。道教主张以清净无为、不争寡欲的态度对待世俗生活,以“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精神进行修炼,通冲蠢过各种道术修炼,与道合一,成为长生不死的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