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著名的外滩、新天地、田子坊以外,举目皆是法桐落叶,精致而有韵味的街区在上海也是数不胜数。
外滩只有中山东一路吗?
比起热闹繁华的中山东路沿路,过了外白渡桥后,气氛变得低调宁静许多。百余岁的外白渡桥不断出现在各种影视作品中,成为了老上海的重要符号。四川中路、滇池路与苏州河、黄浦江围成的小小河口被称作外滩源,密集着诸多颇有风情的历史建筑。从苏州河口沿路西行,还可以走到电影《八佰》中,淞沪会战八百壮士死守的四行仓库。
苏州河
“船在苏州河,岸上的楼房像拉洋片似地拉过,又像换片子一样,换上另一番景象:遍地的油菜花,瓦蓝的天空”、“沿岸的大仓库,百姓人家,画卷似地慢慢展,罩着水色。天也罩着水色,人在其间活动,都变得薄弱,绢人似的。”这是作家王安忆在小说《富萍》中对民国时苏州河的描写,上海的故事里,逃不脱苏州河和黄浦江的缠绵。
苏州河作为近代上海的见证,留下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如外白渡桥、上海邮政总局、原英国领事馆、上海总商会旧址、四行仓库等,形成了现代上海一道特殊的怀旧风景线。
曾经苏州河沿岸工业的兴起导致河水被严重污染,黑臭的河流一度影响了人们的环境和生活,甚至市区段河流鱼虾绝迹,被称为“盛开的黑牡丹”,经过一系列的整治工程,沉睡的苏州河终于觉醒,两岸绿树成荫,成了漫步上海的好去处。
外白渡桥
建于1908年的外白渡桥,是全钢结构铆接桥梁。在周润发赵雅芝版本的《上海滩》、王菲黎明的《大城小事》、《色·戒》中都有出现,最让它为人熟知的,要数《情深深雨蒙蒙》中,赵薇饰演的依萍的那一跳。
之所以叫外白渡桥是因为:“外”是由于它靠近苏州河最下游的渡口,“白渡”则是因为它是19世纪苏州河上为数不多过桥不需要被征收“过桥费”的木桥。
由近及远三座桥: 四川路桥,又名“里摆渡桥”,乍浦路桥又俗称“二摆渡桥”。远处是外白渡桥。
外滩源建筑群
在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四川中路、滇池路圈出的小小河口区域,被称为外滩源。这里拥有外滩地区最早的一批建筑,因而得名外滩源。1848年,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最先在这里开始建造,之后这里又集中了许多的非营利组织,如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等。所以,外滩源的“源”并不是说外滩源是外滩的源头,而是指所处于外滩源的历史建筑的年代要早于外滩的意思。目前,已列入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共有14座。
外滩最早的建筑,是原英国领事馆
外滩最早的建筑外滩33号1号楼,是原英国领事馆。领事官邸则位于领事馆的北侧,外滩33号2号楼。领事官邸建成于1882年。
教会公寓-建于1899年。建筑为砖混结构,由毕士来洋行设计,以帕拉迪奥窗套和花环装饰为特色
天安教堂-1886年建成,由道达尔设计,仿维多利亚时期的罗马建筑风格,中间有33米高的八角形尖塔
出外滩33号,向北走几步,到苏州河畔的南苏州路。站在路口最先看到的是划船俱乐部,俱乐部对面是教会公寓(外滩33号3号楼),与领事官邸一墙之隔的是天安教堂(外滩33号4号楼)。
从苏州河北岸欣赏,划船俱乐部、教会公寓和天安教堂浑然一体 by 大鲁天下
除此之外,沿河往北,走在圆明园路上,还会一路经过中实大楼、兰心大楼、近协大楼、哈密大楼、女青年会大楼、圆明园公寓、真光大楼等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而在北岸的苏州北路上,则有上海大厦、浦江饭店、俄罗斯联邦驻上海总领事馆、上海邮政博物馆等建筑非常值得一看。
浦江饭店
外滩美术馆
这座美术馆也属于外滩源诸多优秀历史建筑当中的一座,被称为外滩源的“掌上明珠”。最初是于1932年落成的“亚洲文会大楼”,曾经集博物馆、图书馆、演讲厅为一体,是国内最早对民间开放的博物馆。1952年停办后,藏品分别保存于上海自然博物馆、上博、上图和徐家汇图书馆。
如今,这里精彩纷呈的展览会让人穿梭于百年间的黄金时代。
四行仓库
建于1931年的仓库,因是旧上海金城、中南、大陆、盐业四间银行共同出资建设的仓库而得名。目前正门门牌号为光复路1号。
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淞沪会战,奉命据守负责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中国守军第88师262旅524团中校团副谢晋元带领第1营的“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奋勇杀敌,打退日军10多次疯狂进攻,击毙日军200余名,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谢晋元将军当时为了迷惑敌人,对外宣称一共有800个壮士参加了保卫战,但是实际上一共只有452名战士,说‘八百壮士’是谢将军为了迷惑敌人而放出的烟幕弹。
2020年全球票房冠军电影《八佰》,记录的正是四行仓库保卫战这段悲壮故事。
「上只角」的上海灵魂
「上只角」原指旧上海时期的上海法新租界和上海公共租界西区,梧桐树下的上海,夕阳洒落在公馆洋房间,上海的灵魂就生长于此。黄浦江两岸和南京东路,是上海作为远东第一大都会,开放给全世界的窗口,却并不是上海人的心头好。原法租界才是傲娇的头牌,公共租界也算传承了优雅的血统。
在这块区域中,除去南京西路、新天地、淮海路、静安寺等,无论是吃饭饮酒逛街你都很难在上海错过的的街区外,还有这些街巷很值得一逛。
随着1914年法租界第三次西扩,外国侨民沿河筑路、购地建屋。稀疏的江南农村民居,演化为花园洋房、公寓住宅,各式欧陆风情、中西合璧的建筑在新筑道路两侧拔地而起。
道路两旁,遍植法国梧桐,树冠交缠,枝繁叶茂。给排水、煤气、电话、路面交通等现代化市政设施齐备。这片区域,华洋集聚、繁衍生息。
二战爆发后,日本对英、美不宣而战,占领了上海公共租界,而法租界则因法国投降轴心国而幸免战火,由此在二战期间也得以持续繁荣。
武康路
武康路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原名福开森路(RouteFerguson),以美国传教士约翰·福开森命名,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于1907年。
由于曾经的武康路道路沿途两边尽是上海最有名的西方的高级住宅区,洋人、达官名人、商贾富豪汇聚,因此建筑风格极具欧陆风情,西班牙式、法国文艺复兴式各类特色建筑随步可见。
这条全长只有1183米的马路,“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沿线有优秀历史建筑总计14处,保留历史建筑37处。
漫步线路
武康大楼——上海宋庆龄故居——徐汇区旅游咨询中心(黄兴故居)——原意大利领事官宅——武康庭——密丹公寓——巴金故居——罗密欧阳台——福开森公寓——武康路40弄
武康大楼
电影《喜欢你》的片尾,金城武和周冬雨坐在阳台上看落日,夕阳余晖下的这栋楼美得很梦幻
武康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建于1924年,坐落在几条最具法式风情的马路交汇的五叉路口,是上海最早的外国公寓建筑,虽然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但如今看上去毫无老态,反而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中显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十分时髦。
大楼的骑楼设计、通体的红色砖墙、转角挑阳台、三角形古典山花窗楣等,都有着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特征。曾经,入住公寓的都以上层侨民为主。
1953年,诺曼底公寓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并更名为武康大楼,其后一些文化演艺界名流均入住此楼,包括赵丹、王人美、秦怡、孙道临、郑君里、王文娟等。
宋庆龄故居
武康大楼东面有片绿树掩映的洋楼。这一幢德式红顶白瓦的船形建筑便是宋庆龄的故居,故居房前是一大片草坪,四周是终年苍翠的樟树。
“到北京去是上班,来上海是回家”。
壁炉上的八音钟是孙中山先生使用过的,停留在宋庆龄去世的时间20:18分。
会客厅是宋庆龄会见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国贵宾的主要场所。她在这里先后会见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毅,邓小平等。卧室的家具是宋庆龄父母送给她的嫁妆,用了60多年不舍不弃。房间里陈列着国内外友人赠送的石刻摆件和风景油画,墙上则挂着孙中山和一些她与中外名人的合影。
黄兴故居
武康路上的公馆群如散落遍地的珍珠,但能进得去的却不多。如今黄公馆变身为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和老房子艺术中心,游客可以进得厅堂,看看建筑、想想历史、听听资讯,实在惬意。
密丹公寓
走到湖南路口,会见到马路口矗立着1931年建成的密丹公寓,为贲安洋行设计,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平面为三角形,深灰色水泥拉毛外墙面。方形窗,局部窗台层层挑出,纵向窗间墙饰有几何图案。
该公寓立面造型与大象很相似,右侧为象首;自四层起,卷涡纹饰弧线逐级跌落,为象颈;窗为象眼;倒置三角形突出墙面为象牙;圆形壁柱为象鼻;左侧以突出墙体作腹;整幢建筑是一座颇具趣味性的仿生建筑。
巴金故居
武康路113号,一处低调而美丽的建筑:巴金故居。
1955年9月巴金从淮海坊迁入此处,在这里居住了整整半个世纪,是他居住时间最长的寓所。这是一幢二层带阁楼的花园式洋房,建于1923年,改建于1948年。起初的房主是英国人毛特宝·林海,房子曾为前苏联驻沪领事馆商务代表处。它由一栋主楼、两栋辅楼和一个花园组成,总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左右。
进了铁门,可看到一处干净整洁的小院落,右侧是一条栽种广玉兰的小径,通向后院。正屋右侧小屋高窄的墙壁上挂满爬山虎,整个院落有着勃勃生机,仿佛还能感受到当时巴金先生在这里写下《团圆》和《随想录》时的心情。
巴金故居保留着众多珍贵文物,同时也封存着他当年生活起居的原貌。然而室内的陈设似乎都比不上建筑独特的外观,褐色细鹅卵石的外墙,在绿树掩映中一派静谧的古典韵味。
福开森公寓
双坡大屋顶和大量的红色半露木架结构,显著的英国乡村别墅风格。烟囱的造型像扁平的魔方。对影迷来说,这便是《色戒》当中,易先生为王佳芝准备的福开森路上的洋房公馆,如今只能透过高耸的围墙窥知一二。
除此之外,武康路上还有原意大利领事官宅、武康庭、罗密欧阳台、唐绍仪故居等建筑值得一看。
附近的愚园路、衡山路等巷弄也十分值得一逛,人说“有法国梧桐的地方,就适合走路和停驻”,也许抛开打卡景点的心思来一场漫步,才能真正领略到最精华的上海风情。